论创造性思维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来源:合肥市创造学会作者:凌于亮浏览数:427次
论创造性思维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 凌于亮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能力和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创造能力的研究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从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来分,创造学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一个新的现象的出现、新学科刚刚建立,邻近的学科就开始渗透。在学校管理科学上也同样预示着这种渗透性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 一、创造性思维原理 具有明显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所谓“辐射性”思维(或扩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思索对象出发充分展示想象的翅膀,让“想象”这匹骏马在自由联想的田野上奔驰,在强制联想的领域中竭立在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土地上分别涉猎。这是一种尽可能打破形形式式思维框框,产生尽可能多的、新的、奇的、好的、可行的、不可行的、正确的、谬误的方案的思维方式。提倡“辐射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大脑想象区的潜力。所谓“辐集性”思维,就是使多路思维“集”向某个中心点。它运用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方法,把遐想手里的“辐射性”思维牵引回来的某一思维结点发起思维攻势,这种思维攻势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它在时间是连续不断的,在空间上是火力网状的。“辐集性”思维去“辐射性”思维之粗而留其精,去其伪而存其真,提其纲挈其领、收思绪之行而理之,集思绪之束而用之,使思路逐步清晰,慢慢缩小,本质渐渐显露。创造性思维是“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的结合、循环和深化。没有“辐射性”思维也称很难一时找到满意的解;没有“辐集性”思维也称无满意解一时还没找到或忽视了。较充分的“辐射性”思维是“辐集性”.优化的前提,可“辐集性”优化往往又是“辐射性”思维的必然结果。
二、创造性思维原理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一)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在管理学上应用的意义。 从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关系来分析,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那么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于受生产水平的限制以管理者对生产者的劳动力、体力的使用为主要特企,如:着重研究工人生产过程的工作管理流派,主要代表:美国的弗雷德里克·W·泰罗(1856一1915)对工人“磨洋工”很反感,进行工、时研究,提出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等原理,重职能制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着重研究管理的行政控制的组织管理流派的主要代表:法国的采矿工程师法约(1841—1925)他对组织管理进行了创造性的系统分析、着重研究高层管理的效率。着重研究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的行为科学的行为科学管理流派主要代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1880—1949)领导了“霍桑实验”的研究,管理者与工人的真诚合作提高“士气”和非正式组织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大影响,提出人际关系学说。1949年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由此可见,现代管理学的特点是把数理统计、数理逻辑、运筹学、控制论、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电子计算机等应用于管理而形成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不仅重视效率,还特别重视效益,强调从整体观点出发合理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但是这些基本上还是属于如何从各种管理层次和角度研究提高生产者的效率问题。第二个阶段,即把创造学应用到管理领域,将引出从对体力、知力的使用到逐渐偏重于对智力的使用、开发,这是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在日本等国已开始在这方面的有价值的尝试。以体力十知力十智力的使用和开发就是这一阶段的特征。同样也是教育管理应该注意的研究发展方向。 (二)思维科学理论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在管理学上应用的意义。 思维科学理论发展大致循着这样三个阶段:1.对思维本质的研究阶段。什么叫思维?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概括的,间接的对客观的反映。这是人们对思维的最初研究阶段。2.对思维各个方面、层次、内涵的研究阶段。抽象思维(逻辑)强调其严密性,清晰度;形象思维强调其真感描述性,真实度;灵感思维强调其模糊中的清晰性、突然度;辨证思维强调其联系、运动、发展性、具体度。3.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在研究人脑的物质基础上,在对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辩证思维研究的基础上,以思维辐射性和辐集性的过程研究强调思维接近客观事物本身的相对真理性。对思维本质的研究只是一种理论上,认识上的研究。对思维各方面,各层次、内涵的研究不仅具有认识上的意义、还有实用价值。虽然对形象、抽象、灵感、辩证思维的研究不能说已经很精深了。但是时代特别是最活跃的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即以创造思维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开创思维科学的新纪元已经到来。显而易见的是,这首先被运用于生产实践,接着是被运用到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人的素质的培养上来。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在学校管理上应用的客观环境。 (三)学校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应用的意义。 1.学校管理者的总的现状 江苏教育学院教育副教授常春元,在1988年《教育管理》第一期《认真研究学校管理学》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学校管理中比较普遍的缺点有三点:即工作效率低;浪费人力财力的现象严重;到处容易发生故障,使学校这架‘机器’运转不灵。目前我国约有一百万所中学小学,能用科学方法和技术管理学校的领导干部是相当少的,能自觉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干部也是很少的。这就在教育战线潜伏着许多危险。”合肥地区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因此在不断宣传推动在学校管理中使用科学方法和技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这还不够,还必须在应用好已有的技术、方法的同时,又善于用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推动一个个学校管理的改善、打破思相僵化、使头脑“柔软”些,在克服教育领域实实在在地面临着的“危险”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了。 2、学校管理者的思维方式现状 工作效率、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取决于一定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思维方式对效果的直接影响。学校管理者常常需要做出不同决策,这个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学校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经验型:经验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是直接源于实践并作了某些理论性的升华的,但往往有副作用,即被经验所累所制约。属于经验型的管理者,其思维方式的特征往往是自身感知到曾有效的旧逻辑思维的新套用,不太善于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能维持工作程序,但往往无重大建树。(2)教条型:书上的,别人的,上级的逻辑思维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实际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丰富多彩、复杂繁乱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书上的、别人的、上级的逻辑思维形成的理论、经验、指令。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的套用的教条型,其特征是不加分析地套用现成的逻辑思维。往往似原地转了一个圈似地又回到了起点。这样做虽无大建树、但保险,稳妥的实际好处促成了这种不动脑筋、怕动脑筋的思维方式的逐渐凝固化和这类校长的人数逐渐增多。合肥地区教育领域存在着的“学生生源大战”“只求分数、只求学校升学率”的现象,固然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管理者急于求成,短期行为的“经验和教条”的作用。(3)创造型,也许全国也相当少,但是代表中国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这类人脚踏实地、注重创新、开拓敢于适当地冒风险,注重建树。在工作方法中、注意运用最新的科学成果、注意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运用、懂得原有的成功是因时因事、因势、方法应用得当的结果。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只有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找到优解。其特征是不管是新的事物、新的问题,还是旧的事物旧的问题在新情况下的反映表现、不拘泥原有的思维轨迹,重新用创造思维辐射和辐集、以求逐渐逐层次地接近,逼近真理。 创造型的思维方式是克服经验和教条型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之一。介于教条和经验型的思维类型也是有的。这类思维、实际上都是旧的逻辑思维成果在新事物上的套用,只不过是一个偏重于书本、个人的逻辑思维的成果,一个偏重于自己旧有的逻辑思维的成果,或者是两者的混合而己。创造型思维也借用书本和外人的,自己的思维成果,只不过重在创造而不套用、在于找出因时因事、因势的优化方案。 在理论应用和方法使用上,往往会出现这样四种情况:不学理论——学理论不用——学理论不会用或乱用一—学理论会用、会创新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应用着重于理论和实践创造地结合应用,只是有小制作、小发明、小决策实施和大决策实施的各个层次、各个水平的应用。创造思维从本质上说是思维方式的开放后的集中。应当充分注意这种作用和反作用:思想式 观念 制度(手段、方法)。制度,体制的开放是硬开放或属于“硬件”、思维方式上的开放是软开放、或属于“软件。”应当看到思维方式上开放软化是体制制度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前导。打破思相僵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推广和运用。
三、创造性思维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创造性思维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到学校管理中的许多方面,这里就学校管理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谈谈应用的问题。 1.恰当、明确的目标的确立 一切管理工作集中体现在工作目标上。目标把各部门、各成员维系在整个管理体系中、使每个人在学校的工作图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地说,目标越现实,就越易鼓舞人心,在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中、使个人成长得到提高和发展,并和组织的期望要求协调一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确立的目标,不那么恰当,不那么明确,这是因为没有解决好目标的正确性、接受性、有效性的问题,或者说没有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的缘故。 当领导决定、确定某个目标时往往较多地从个人的、少数人的愿望、思考而得出来的,其正确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就差和比较差。如果我们把目标交给每个教职工考虑提倡每个职工甚至高中生用创造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当多数师生员工,在辐射性地提出多种多样的目标的时候,恰恰是使考虑目标时思考着的头脑、从几个,几十个扩大到几百个水平。各人从自身工作环境提出系法会丰富整个考虑的思路,使众多的方案中能产生出接近相对真理的方案。然后引导大家逐个分析、验证、经过得失、利弊的比较权衡、目标的正确性比较有保证。由于群众和领导都采用辐射和辐集的思想方法容易想到一起,领导从中发现群众的愿望,群众从中理解领导的意图,目标的可接受性,比较有保证。目标归根到底是需要由群众去实现,去完成的。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自然会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目标的有效性也就有了保证。这种较大范围的思维活动、不仅出好了主意,而且密切了干部群众的关系,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既是领导及时纠正自己偏见的好方法,也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好方法。这里的关键在于领导要能正视自己不是“样样都行”、不凌驾于群众之上。反过来讲,这实在是一种打破官僚神圣、神秘的方法之一。 2.合理的机构形态的建立 学校的管理层级一般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和基础层。组织机构形态的整体平面结构应表现为正三角形才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合理的机构形态和规章制度均应符合精兵简政和高效率的办事原则。原则要讲但是具体的比例、结构呈什么状态才是比较合适的呢?主观臆断不行、仅仅凭红头文件有时也不行。必须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各个阶段实际需要才能拟出好的组织机构形态和规章制度。这时如果让原处在这一类层次的主管和职员、以及和这一部门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意见,应用创造性思维方式、那么就比较容易使上下的意见一致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确定的机构形态就比较合理。信息网络、沟通反馈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作这样的比喻:机构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信息网络的建立是“硬件”。怎样组织确立和实施的方法、和技术是“软件”(使用方法的智慧和技巧)。后者就是创造性思维要解决和能解决的问题。如何使用、应用智慧,以发挥整体效益,使之直接作用于实际、从经济上讲就可以点石成金,从管理上讲就可以获得整体效益、故有人把现代称为“软件时代”不是没有道理的。 3.推动全员的创造性、使组织整体效能得到发挥 组织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学校组织建设的最终目标。怎样可以使每个个体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各成员间的认识、情感态度及之间的交往产生一定反馈联系,形成一种复杂的动力系统,产生一定的期望和满足、达到组织整体的优化状态。这方面只要举例分析每个个体的才能如何得到发挥就可以理解了。事实上所谓“充分发挥”指得是达到某种状态而已。实际上是逐步、逐层次、逐方面发挥的。这里还有一个发挥的促发时机、力度问题。当一个人的才能没有发挥出来的时候,引导他们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自我分析如何发挥的方案、先辐射性地想到多种方案、然后辐集性地比较分析目前立即可以发挥的方案,尝到创造性思维的甜头,即会逐步导致他其它才能的逐步发挥、以及找到几种才能如何正确地协调发挥的途径和方法。如当某个人提出一个想法时给予肯定后让他在一个小范围去实现他的愿望、设想比较好。如果实现了,领导者从中得到启迪;如果失败了,这个人的创造得到保护。一般情况下他会更加理解领导者的意图、感激给予的实践机会,以寻找更好的方案来弥补小范围试验失败的损失。这实际上是很妙的调动积极性、鼓励成就感创造欲的方法。创造性地做好本岗位的工作、也就能够逐步协调好成员间,组织间的关系,组织的整体效能便能较好地发挥出来。 当着资本家开始有效地利用生产者的智力(脑力)的时候,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学校却在时不时地浪费职工的智力,遗弃这种智力,甚至扼杀这种智力,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管理从硬性向软性发展,向人情味发展,当思维方式从硬性向软性发展(日本土光敏夫的“风行世界的走动管理”)我们不学习不应用这种方法就更加落后。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船是专业知识(硬件),如何驾船(软件、创造性思维)、既有船、又会驾,还会想出比用船更好的方法过河,这就是应用创造性思维的意义所在。创造性思维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个新课题,其探索的任务还很艰巨。还没的实践,已经和将证明这两者的结合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许立言《在合肥市创造教育讲习班上的讲话》记录1988.1.18 2.1986年第一期《教育管理》 3.辽宁师范大学刊授《心理学》思维部分 4.钱学森:《关于思维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0版 5.创造学丛书:《文职人员的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