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浏览数:146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xml:namespace> 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 姚 峣 创造力是学生智能结构中最核心的功能。学生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能对己知的信息(知识、经验等)进行重新组合,并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观点、设想、理论、技术等)的能力。创造力并非是某种单一智能要素的显现,而是诸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创造力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培养。本文拟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创造力作一番探讨。 一、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对象产生了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时,学习的过程才是顺利的和有意义的。我在给学生上《“苹果落地”的传闻可靠吗?》一文前,就请同学们把“苹果落地”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讲述出来,等他们讲完之后,我突然发问:“哪个同学对这个故事有疑问呢?”大家都说这是他们从小就知晓的常识,没什么可怀疑的。这时我就说:“你们不怀疑,但有人怀疑,我们书本上就有一篇这样的质疑文章。请大家仔细阅读后,想想哪个说法更合理。”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了,一阵叽哩喳啦之后,就认真地阅读起来了,非常的投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不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状态,而是一种自主力介入,进行有效的有目的的探索和思考,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二、必须注重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情景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得时时注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这样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在教莫泊桑的《项链》这篇小说时,让学生先阅读这篇小说的前半部分,然后根据前半部分提供的故事前提,每人续写后半部分。于是各种有趣的故事都出来了,有写玛蒂尔德在舞会上风光无限,被一位大官相中,从此平步青云,彻底告别了贫困与寒酸,成为巴黎社交圈中的贵妇;有的写玛蒂尔德虽然长得漂亮,穿着入时,但巴黎的上流社会等级森严,她在舞会上倍受冷落,从此彻底绝望,安心地做一个严守妇道的小职员之妻;有的写她被花花公子骗了,最后沦落为风尘女子。没有一个人的故事相同。这时我再带领大家继续阅读文章的后半部分。他们兴致很浓,急切地想知道莫泊桑是怎么写的。 用这种方式上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阅历,在创造性地学,他们思路大开,领悟到了创造的奇妙;同样的故事前提,由于各人的阅历、知识不同,竟会演绎出这么多不同的结果。他们在学知识的同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一种完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四:(1)准备时期。用以观察和收集信息资料;(2)酝酿时期。对问题的产生、关键和发展在头脑中作缜密的思考,然后想象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提出假设的潜意识;(3)豁然开朗。豁然开朗的灵感活动,得到最后或近乎最后的解决办法,并经常伴随着愉快感(4)验证阶段。对解决的问题作验证或必须的修改。 根据这一理论,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教文《荷塘月色》时,就着意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先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然后再自己到校图书馆或别的地方去查找有关资料,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论文,对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作一番分析。最后,开讨论会,老师和同学平等参与,不设条条框框,自由争鸣,结束时,老师作总结发言。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同学们踊跃发言,参与意识相当强。 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长期形成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既使他们初步了解了分析课文的完整步骤和基本方法,又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