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原理与创造技法浏览数:677次
创造原理与创造技法 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 张建军 一、创造学的崛起 创造发明的行为和能力是人类最高级和所特有的行为与能力。正是由于这一点,人类才成为我们这个星球的主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整个文明进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令人振奋不已和引为自豪的人类创造发明史。但遗憾的是,在人类的漫长发展中,人类是在一种本能的、不自觉的、神秘的和低效的状态下进行着创造发明,原因在于人类长期以来并没有认识和掌握创造发明的规律,使创造发明成为一门科学。只是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才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人自己……创造力上。很显然,人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创造发明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发人的创造力,高效地进行创造发明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门研究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称之为创造科学),研究人的创造性(称之为创造性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技巧和方法(称之为创造工程)体系的科学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创造学。 创造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创造学的成果已在教育、管理、技术产品开发、科研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创造学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人们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成果和手段从各种角度和层次去对与创造有关的问题进行着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可以确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会揭示创造之谜,成为创造王国自由人。 二、创造技法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总结和发明的创造技法已达340多种,随着创造发明活动的实践和总结,创造技法的质与量还会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人们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法,会明显地提高创造力,有效地从事创造发明。日本创造学家把这些技法分为三大类: 1.扩散发现技法:主要是寻找问题所在,然后提出设想。 (1)自由联想技法……通过类比、相似和相反这三种联想来提出设想。 (2)强制联想技法……把课题和提示强制性地联系起来思索设想。 (3)类比发想技法……把本质上相似的因素当作提示来考虑设想。 (4)特殊发想技法……通过催眠或睡眠,用印象暗示进行设想。 (5)问题发现技法……分析课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 (6)面洽技法……通过面洽发想问题并寻求设想。 (7)收集情报工具技法……收集数据并加以整理的工具和系统。 2.综合集中技法:主要是收集情报,或者用于按照顺序来解决问题。 (1)一般综合技法……是收集情报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领域。 (2)一股综合技法(卡片式)……在一般综合技法中利用卡片。 (3)技术开发技法……主要用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4)销售技法……主要用于销售及广告等领域。 (5)预测技法……主要用于未来预测及技术预测等方面。 (6)计划技法……考虑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策略的程序。 3.创造意识培养技法:为解决各种问题而培养创造意识的方法。 (1)集中精神技法……为提出设想而控制大脑集中思维的方法。 (2)协商技法……主要是为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和烦恼以维持情绪的稳定状态。 (3)心理剧技法……通过表演戏剧产生心理上的自由感以及创造性行为。 (4)思维变革技法……训练思考活动并灵活变化的技法。 从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来看,现代创造学以美、日、苏为主分为三大流派,成鼎足之势,各有千秋。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在创造学理论与方法方面重视思维的自由活动,视发明创造为联想、直觉、灵感等的结果,以美国奥斯本的智力和戈登的类比启发法(原型启发法)为典型。日本在创造学理论和方法倾向于思维的实际操作,寄发明创造于材料的收集与处理,如发现法(卡片排列法),以川喜田的KJ法和中山正和的NM法为代表。以阿利特舒列尔为宗的苏联,在创造学理论与方法方面是以唯物论的认识与方法论基础,把发明创造建立在客观发展规律基础上和有组织的思维活动上,不靠偶然所得(偶然性),而是按一定的程序达到必然结果(必然性),使发明创造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 但从便于应用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结合创造发明的过程来分类为好。尽管创造发明的实际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千差万别的,但是这里有个共性。任何的创造发明过程都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即选择课题阶段、解决课题阶段、完成课题阶段。为便于讨论,下面结合发明过程进行分析。 (一)、选择发明课题。这一阶段的实质是寻求、发现、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发明的起点。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大量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的人都是视而不见;或看到了、发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机。所以这一阶段的进行首先要靠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直觉。只有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直觉能力,去积极主动地寻求、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才可以说这个人真正地开始了创造发明的进程。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产生尽可能多的课题;2、如何从众多的课题中选定有价值的和力所能及解决的课题。例:塑料袋新用途的发明;交流电的发明。 应用这一阶段的创造技法主要有:缺点发现法、程序设问法、希望点列举法、组合法、信息交融法等。例:穿绳器的发明;防触电插座的发明。由此可见,完善已有事物,发现人们的需要是创造发明的巨大源泉。 (二)、寻找解决课题的设想。这一阶段是发明过程的核心,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质是提出解决课题的原理、方法和设想。这一阶段的进行,主要靠创造发明者的信息占有量、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个性品质。现有的大量的创造技法主要是集中应用在这个阶段。根据思维的控制特点,可将这些技法大致分为四类。 1.试误法。即通过不断选择各种解决方案来解决课题。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解决灯丝材料的课题时,用的就是试误法。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思维上的各种猜测,并通过不断实践来排除错误的猜测,找出需要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方法对那些需要从几千乃至几十万种方案中才能筛选出需要的解决方案的高水平课题来说,并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过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发明家的机遇与个性品质。例如:电磁感应现象。 2.联想、想象、发想法。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让思维无拘无束的处于高度自由状态,以产生大量新颖的解决问题的设想。象NM法、综摄法、仿生法、戈登法、逆向思考法等属于这类技法。例如:人工牛黄的发明和汽化器的发明。 创造发明本身就是做前人所未做、想前人所末想的事。因此,创造发明的课题必无现成答案可供选用。答案在哪?不知道。只能是让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充分的伸展,才有可能获得答案。但有待发明的事物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已有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即要能让思路放得开,又要充分借助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或把未知事物同己知事物联系起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类技法是目前最盛行的方法之一,但也有局限性,一是受创造发明者本身的经验、知识等限制;二是理在难行,即脑功能的局限,如记忆问题和联想断路。 3.分析逻辑推理法。这类技法也是目前最盛行的创造方法之一。如:ZK法、7x7 法、卡片法等。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收集来的信息进严密的分析、整理和再加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加拿大火山爆发问题、大庆油田问题、智力测定问题、狗吃纸问题。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创造发明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割、剪裁、重组的过程。因此,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这类技法有着特殊的作用。 4.程控法。所谓程控法就是控制创造发明者的思维方向,让思维按着严格的程序或步骤去解决课题。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发明者可以避免大量的无效的思维过程,而去快速逼近答案。因此,程控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造发明方法体系。但需要说明的是,程控法是一种解决发明课题的程序,它并不能代替具体的思考。同时,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程序进行改造,以适应其它各类创造。程控法有着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关于程控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将在后面重点介绍。 (三)、完成发明的设想。这一阶段主要靠的是创造发明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大致要经过如下环节:I、利用专业知识精心设计,2、修正完善方案,3、物化为产品(需要懂得生产方面的知识,如设备、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等)。应用这一阶段的技法主要有:计划评审法,关联树法等。对创造发明者个人来说,不一定要完全走完这三个阶段,而主要的是完成第二阶段,至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可以通过与别人合作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