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简讯》2005年第二期浏览数:29次
《创造简讯》2005年第二期(总116期) 2005年3月20日
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爱因斯坦
万钢教授、孙鸿烈研究员参加主讲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4年12月27日下午进行十八次集体学习,学习安排的内容是面向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孙鸿烈研究员、同济大学万钢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 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万钢理事长选为十届政协常委 中创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于今年3月12日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增选为常务委员。 部分省市创造学会、理事来电学会表示祝贺。
邓楠在中国科协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学会的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都在不断地深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学会要生存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学会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学会建设与发展的出路所在。只有通过改革,学会的事业才能兴旺,才能产生生机和活力,增强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凝聚力,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一句话,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为了发展。 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全面部署了2005年的经济工作任务。我认为在历次经济工作会议中,这次会议是对科技讲得最多、放的位置最高的一次,也是对科技工作最重视的一次。 这次会议,我最深的体会有两点,一是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整个经济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明年要加大改革力度。我们学会改革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对学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我们学会的发展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持之以恒地抓好学术建设,搭建学会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建设是学会的生存之本。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学会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和原始创新作出贡献。搞好学术交流也是学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对学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来说,学术交流是他们获得新的思想、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其融入科学家共同体、并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方式,是拓展业务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这也是科技工作者自愿参加学会的重要目的。因此,学会应该把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学会主要的任务和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动力和凝聚力。 在学术建设方面,主要是三个任务: 一是要组织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学术年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活动; 二是要认真办好学术期刊; 三是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要搭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平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全国性学会聚集了我国各学科领域中高层次专家,是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优势的学术团体,应当发挥优势为社会服务。 1、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决策咨询、论证和建言献策。 2、要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三)搭建为会员服务平台 会员是学会的主体,是学会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学会是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学科和专业组织起来的学术性群众组织,这是我们学会组成的准则。 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就是为会员服务,搭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平台也是为会员服务。为会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学会的凝聚力就会更强;学会的凝聚力强大了,我们的学术水平以及各方面服务的能力也会增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学会自身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学会改革的目的,是要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体制弊端,建立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学技术和学术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始终要把发展作为学会改革重要的内容学会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主业办好。 (二)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办会实现民主办会,主要是充分发挥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会议,对学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作出决策。同时,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真正实现民主办会。 (三)要发挥学会的优势,开拓学会发展空间要抓住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转移职能的机会、在奖励、评价、资格认证、决策咨询、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开拓学会发展的空间,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要提高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学会必须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着眼学会的特色和优势,找准位置,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作用,丰富科技服务的内容,增强经营学会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做到以服务求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此来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断向市场经济转型。 (五)要加强学会领导班子和专职队伍的建设要把那些热爱学会工作,乐于奉献、能够为科技工作服务、为学会服务的人员,选入学会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把那些既有热情、又有创造力的人吸收到学会的班子中。要充分利用学会人才资源的优势,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素质。真正建立一支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能奉献的专职干部队伍。当前,学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制性、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很多,有待于在学会制度创新和国家政策配套过程中逐步解决。通过改革,使全国性学会成为满足符合科技团体活动规律、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李国豪一生贵在坚持创造、创新 两院院士、著名桥梁力学专家、同济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创造学会及上海市创造工程研究所高级顾问李国豪,不幸于2月23日与世长逝,大家无比悲痛地悼念李国豪同志,他为我国教育、桥梁工程事业,以及支持创造学科的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高度赞扬李国豪同志的创造性学术成果,在武汉、南京、江阴的长江大桥上,在上海的南浦、广东的珠江、海湾大桥上、以及宝钢工程等许多项目上,都铭刻了国豪同志的功劳。 自1986年上海市创造学会成立以后,李国豪同志就积极参加学会的有关的活动。在担任中创会和研究所高级顾问后,就经常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他曾与美国加州"OM"主席波兰特霍夫会见交流头脑奥林匹克的成果,还支持参加上海、江苏两地预测学研讨会,在会上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熟悉李国豪同志的中创会成员,无不为此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创造所)
江西省创造学会即将成立 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院长邹道文教授为组长的筹备组,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工作,目前已发展了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近百个。聘请了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人大副主任万学文为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展为学会顾问。拟任的江西省创造学会会长和副会长候选人中,有省内知名大学校长或副校长、省科学院副院长、高科技企业或大型企业的总裁。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对学会筹备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 今年1月28日筹备组接到了江西省民政厅赣民管字【2005】08号文,"关于同意筹备成立江西省创造学会"的批复后,正在积极开展学会成立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江西省创造学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赣创)简讯:
中创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新春聚会” 3月2日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新春聚会",在上海的专家、领导和一百多位实验基地负责人欢聚一堂,商讨发展,畅叙收获。聚会由创教会副主任张中韧主持,副秘书长方启敖回顾了创教会十年来走过的历程,所取得的成绩,并展望未来。 新一届(第三届)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努力,争取把全国的创造教育工作做好。会上还表彰了2004年先进实验基地。最后由中创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成澍代表万钢理事长讲话,他肯定了创教会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创教会多组织全国的交流,介绍上海和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创造教育的实践研究,为今后创造教育的逢勃发展,再作新贡献!
大米蛋白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今年1月,中创会名誉理事长袁张度教授等科研人员,发明的大米蛋白肽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荣获第五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第五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大米蛋白,是由两个以氨基酸共价联接构成的,是人体生命的基本因子,它对于人体的信息传递,脑记忆增强,生命活力与健壮都具十分重要作用。 上海创造科技公司,在袁张度教授的指导下,与中国创造学会的专家、学者合作,十二年来共同开发了茶维苏、大米蛋白、大米蛋白肽等一批保健食品,以及环保建材等其它科技产品20余种,在科技转化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果。(创造科技)
关于中创会换址通知 经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的批复,中创会会址迁移至同济大学。通讯地址为: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255信箱中国创造学会,邮编:200092;电话、传真021-65983933。原东体育会路通讯地址、电话、传真继续使用。
|